法桐,落葉大喬木,高可達30米,是的庭陰樹和行道樹種,在我國各地均有栽培,一般做行道樹用。 冬季修剪對法桐的生長及樹形有重要影響,若不及時合理地冬剪,會導致樹形雜亂無章,主枝長、葉少或低矮叢生,大大降低其觀賞價值及遮陰效果。及時合理的修剪,能在短期內(nèi)使樹形雄偉端正、挺拔優(yōu)美,枝干疏密有致,側枝多而勻稱,葉片濃綠繁茂,樹體自然力增強。
法桐進行修剪,即可調(diào)整樹形,又可協(xié)調(diào)地上地下之間的關系,促進開花結果,還可以消滅病蟲害。 其次,修剪可以在冬至前后進行,可延至春節(jié)前后,根據(jù)法桐的生長特性,將枯死枝,衰弱枝,病蟲枝等一并剪去,并對生長過旺的樹枝進行適度回縮,改善樹冠內(nèi)部的通風透光條件,培養(yǎng)理想的樹形,對于較大的傷口,要用藥物消毒,并涂上加以保護。
法桐苗高2.5米、胸徑4公分,應有5個或更多的分枝,苗還應有2次分枝;根系大概有2至3次支、側根及大都須根,在圃地大概經(jīng)過至少一次移栽;苗干應無折斷和傷痕,無越冬蟲卵或孔洞,色彩是淺灰色,芽苞灰中帶紫褐色而潤滑,萌生時轉綠后掉落。胸徑4公分的法桐應為2至3年生,它們在圃的株行距應為50×80公分,是移植過的苗。挖苗時,應帶根冠至少為35公分,根深應在25公分以上;將根系在此規(guī)模堵截,不能生拉硬扯至根系劈裂、撕折受傷。樹苗挖出土后,不得在空曠地露出過長時刻,2小時以上應噴水防止根系枯燥失水枯死,否則應不將根上宿土抖掉以保濕,到裝運時再抖土;運苗旅程2小時者,應在苗根上噴水并用苫布或薄膜掩蓋堅持根系濕潤。運到栽植現(xiàn)場后當即栽植,3小時內(nèi)栽不完的苗應假植。
在成長后期多施磷、鉀肥削減。依照3米寬,7米長打畦。依照株距30厘米、行距35厘米的模式栽培,定植后接連灑水3遍。灑水后及時檢查封坑狀況,對暴露的根系進行埋土,不正的小苗及時扶正,以免影響以后成長。
園藝場曾經(jīng)在2006年和2018年春季的時分引進了兩批法桐,都是相同標準(地徑1厘米、高1.5米至2米)的法桐小苗。批栽培之后,沒有及時進行越冬維護,成活率在35%左右,因而丟失很大。 在第二批栽培后,相關負責人對此非常重視。關于小苗難越冬,筆者試過了多種方法,從中取得不少經(jīng)驗教訓。從挖坑、栽培、埋土到灑水,檢查封坑狀況,仔細、檢查,做到處處不忽略、不漏掉一個細節(jié)。
外形不同: 中國梧桐樹身挺直,樹皮綠色,平滑。葉片呈三角星狀,樹干一般不粗。秋天里,葉子變成淡。果實是球狀的實心果,直徑約4-5毫米。 法國梧桐樹皮灰褐色至灰白色,呈薄片狀剝落。葉大,輪廓闊卵形。堅果聚全葉球形,3-6球成一串,宿存花柱長,呈刺毛狀,果柄長而。